在重阳佳节来临之际,为守护老年人“钱袋子”安全,一堂以“防范非法集资与金融诈骗”为主题的法治课堂在海珠区老人公寓生动开讲。社区法律顾问崔律师用“唠家常”式语言拆解案例亿海配资,并围绕“保健品预付费陷阱”“虚假养老项目投资”等内容,教老人们逐个识破骗局,受到热烈欢迎。
“以前收到养老理财推销电话,总以为有‘稳赚不赔’的好事,现在才知全是骗局!”82岁的张阿姨在活动后说。

这是海珠区司法局“法治护老”的一个缩影。近年来,该局聚焦老年人法治需求,以“家门口平台矩阵+高质量法律服务”双轮驱动,优化事前“宣传”、事中“服务”、事后“解忧”的全链条助老服务体系,让法治阳光温暖“银龄”生活。
宣传有新意:“银龄宣讲队”唱响法治好声音
据悉,海珠区司法局针对老年人喜欢热闹、爱好传统文艺表演的特点亿海配资,邀请退休干部、教师组建“银龄普法宣讲队”,发挥他们熟悉老年人心理、热心公益事业的优势,创新打造一支活跃社区的“老带老”普法“老手”。“银龄普法宣讲队”以重阳节、敬老月为契机,先后在松鹤养老院、素社老人公寓等开展“法治文艺汇演”“民法典有奖竞猜”等活动40余场。
特别是银发宣讲员用“白话”演绎的防骗快板《防骗溜》,用接地气的白话将反诈知识融入节奏明快的表演,成为每年敬老月必备的“法治爆款节目”。多次在松鹤养老院参加活动的张伯表示:“节目很精彩,不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教会我们防骗反诈,也娱乐老人身心,很用心!”
值得关注的是,该局沙园司法所《法护夕阳红,关爱老年人》普法案例已成功入选司法部司法行政(法律服务)案例库,为全国涉老普法工作提供了鲜活样本。
服务零距离:打造“1+18+N”助老服务圈
该局还依托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枢纽作用,联动18个街道公共服务站阵地平台,开辟“优先受理、优质服务、费用减免”绿色通道。与此同时发动社区法律顾问、“法律明白人”等基层力量,结合重要时间节点,在老年人活动中心、社区广场设立流动咨询台,为老年人提供“家门口”触手可及的法律服务,并积极联动海珠区公证处提供“零距离”的公证服务。今年来共协调公证处上门办理遗嘱、继承、委托等服务10余宗,切实打通法治护老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年逾八十的王伯,因为财产分配继承事宜需要办理公证,却受限于年事已高、腿脚不便且常年独自居住,无法到海珠区公证处现场办理,这一需求成了他的“心头难”。司法所在依托社区开展公证订单征求过程中得知这一情况后,马上协调公证处于3月19日到现场办理。事后,王伯表示:“本以为我这老腿已经办不成这个事了,没想到你们还能提供上门公证服务,真的太贴心了,以后过日子更有安全感了!”
解忧全天候:三级响应守护“夕阳权益”
此外,该局着力畅通“社区居委—街道工作站—区级中心”三级协作渠道,提供即时响应、全程引导、上门解忧等多种定制服务,在法律咨询、法治宣传、人民调解过程中及时发现、及时处置涉老纠纷,形成助老服务闭环,实现“应援尽援、应调尽调”,高质高效化解涉老矛盾纠纷。今年来,累计为老年人提供法律援助14件。

例如在今年6月,赤岗司法所在受理辖内一宗法律咨询中了解到,年近九旬的居民陈某与年届七十的两女因赡养问题发生争执,随后及时组织开展调解。通过三小时连续释法说理,最终促成老人与两名女儿达成轮流照看协议,并指定账户保管老人存款,规范养老资金使用。至此,一件困扰陈老太多年的烦心事得到圆满化解。
莫道桑榆晚,为霞尚满天。海珠区司法局将持续深化全链条助老服务体系,通过更精准的普法宣传、更便捷的服务网络、更高效的权益保障,让辖区老年人真正享有“看得见、用得上、信得过”的公共法律服务,用法治力量绘就“老有所安”的温暖图景。
南方+记者 吴雨伦亿海配资
天牛宝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